我国研究人员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问

- 编辑:365速发登录入口 -

我国研究人员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问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人民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黄学杰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发出阴离子控制技术,解决了近场难的问题。 研究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液与锂电极的接触情况,为其实用化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上。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PAK问题固体电解质和金属锂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电极一直是制约其产业化的难题。传统方法依靠重型户外设备施加持续压力,但锂电极和电解液之间仍然存在大量小孔隙和裂缝,这不仅缩短了电池寿命,还带来安全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将碘离子引入电解液中。电池工作时,这些碘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电极界面移动,形成富碘界面。该界面可以主动吸引锂离子并自动填充所有间隙和孔洞,让 elekTrod 和电解液始终保持紧密贴合。 经测试,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原型电池在路充和放电循环后仍保持稳定,超出了现有同类电池的水平。据介绍,这种新设计不仅制造更简单,既节省了材料,又使电池更耐用。有望为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未来领域带来更安全、更好的能源解决方案。 马里兰大学教授、固态电池专家王春生评价道:“这项研究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主要瓶颈,朝着实用化迈出了具体的一步。” (责任编辑:赵竹青、陆谦)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这么多人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