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娜在中国留学
- 编辑:365速发登录入口 -阿丽娜在中国留学
“中国人非常友好,北京的一些苏式建筑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俄罗斯留学生阿丽娜回忆起两年前刚到北京时的情景,感到十分亲切。采访中,他的中文说得很快,并坦言自己以前从未在中国行走过,一开始有些不安。不过,这种熟悉感很快就消除了他初来乍到的尴尬,让他很快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今年夏天,阿丽娜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计划留校攻读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他当初选择来中国留学,不仅是因为看好中国的发展机遇,更是因为了解了中国文化后,他发现自己爱上了中国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有挑战是首选”
阿丽娜在本科三年级时开始从零开始学习中文。 “与俄语和英语相比,汉语是最难的,就像一个障碍,但我就是喜欢挑战。”阿丽娜说,尤其是汉字和拼音是两个系统,学起来非常困难。
经过不懈努力,他仅用两年时间就通过了HSK(汉语水平考试)五级。但由于俄罗斯缺乏汉语环境,他的英语口语常常不够熟练。
在中国留学的前两三个月里,他不敢在课堂上发言。 “在队会上,我害怕老师和同学听不懂我的意思,所以我就什么也没说。后来我慢慢地释放了勇气,开始进步。”他认为学习汉语最重要的是与母语人士交谈。可以纠正发音,提高得更快。现在,他可以用中文接受采访,他说话很快,回答也很流利。
回顾整个过程,Alina认为学习语言也是学习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只有真正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才能说好汉语。
“我在中国最喜欢的电视剧是《父母爱情》,特别适合外国人观看。”阿丽娜笑了。该剧讲述了一个家庭几十年来的生活故事。从这里,你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还能了解到新中国的发展历史。
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休息
在中国学生带领的研究小组中,阿丽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为了保持进步,他必须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专业中英文文献,在工作中学习和研究。
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中,他实现了转变——过去他只知道以前是“问题能不能解决”,现在他凡事都在想“如何做得更好”。
在团队会议上,他要求自己用中文汇报整个过程。起初,他需要提前一天准备十分钟的报告,但现在只需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完。当他遇到不懂的中文术语时,他立即写下来并查找。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我不仅能说中文,还能听懂中文组80%的讨论内容。”阿丽娜对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但她始终保持着谦虚的举止。他知道自己的口语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中国同学。因此,我每次都会把小组会议的内容录下来,回去听录音来学习。
“用英语读书、用中文说话、用俄语思考是我毕业时的状态。以后我会尝试直接用中文思考。”阿丽娜说。
促销e 两国经贸合作
阿里最近一直忙于组织变革管理的研究。 “我认为有意义的变革的核心在于‘人’——归根结底,我们需要研究人的需求。”他说。
他以服装贸易为例解释,部分中国出口的服装无法在俄罗斯打开市场,商家也找不到原因。其实,这是由于两国消费者审美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很多在中国流行的服装颜色并不一定适合俄罗斯消费者。
要打开外贸市场,阿丽娜认为,关键是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人们的认知差异和需求差异,做到“用户想要什么,我们就创造什么”。这也正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的贡献——展望未来,他希望利用自己对中文和俄语的熟悉语言为两国经贸合作带来“重大变化”。
(编辑:郝梦佳、熊旭)
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